门司港怀旧地区
位于门司港怀旧地区的外贸繁荣时代的主要建筑总结
门司港怀旧是利用福冈县北九洲市门司区JR门司港站周边因外贸繁荣时代(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建筑,开发大正怀旧风格的饭店和商业设施,融合新旧建筑的观光区域。 顺便说一下,大正浪漫是指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开花的日本风和西洋风的样式混合的文化。 以下是位于门司港怀旧地区的主要建筑物的解说。 这些建筑物从JR门司港站步行10分钟就到了。 另外,关于门司港的概要,在“门司港”一项中进行了解说。
JR门司港站
JR 门司港站是1914年(大正3年)建造的木造2层建筑,是以新文艺复兴风格设计的车站,1988年作为车站被指定为日本第一个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 车站内有从战争时期避免金属供应的车站开设之初就有的青铜制手水盆、利用旧一、二等候车室的有高级感的观光问讯处、利用旧三等候车室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表示鹿儿岛本线起点的“零英里碑”等。 详细情况在“门司港站”一节进行解说。
旧门司三井俱乐部
旧门司三井俱乐部是1921年(大正10年)作为三井物产的迎宾设施建造的,战后由旧国铁所有。 随着旧国铁的民营化,旧门司三井俱乐部被无偿转让给北九洲市。 1990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1994年从山间地区移建到门司港怀旧地区。 旧门司三井俱乐部是木造的2层建筑,1922年(大正11年)爱因斯坦博士住宿。 那间客房保持着当时的样子,作为爱因斯坦纪念室展出。 1楼有餐厅“三井俱乐部”,提供门司港当地美食“烤咖喱”和河豚会席料理等。
大连友好纪念馆
到20世纪前半期(1945年)为止,由于门司港和大连之间有大陆贸易的重要航线,北九洲市和中国大连市交流频繁,1979年两都市成为友好城市。 1995年,为纪念友好城市缔结15周年,1902年俄罗斯帝国在大连市建造的德国式建筑物作为友好的象征复制建筑的是“大连友好纪念馆”。 1楼是中国餐厅“大连洋槐”,2楼3楼是有交流空间和大连市介绍角的观光设施。 1996年,大连市也有同样外观的建筑作为“大连艺术展览馆”在旧址上复制建筑。 顺便说一下,大连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东方魁城”(东方的洋槐之都),每年5月洋槐都会一齐开花。
大连友好纪念馆的原型是位于大连的旧东清铁路轮船的事务所的建筑。 作为俄罗斯帝国通过三国干涉,封锁日本占领辽东半岛的回报,1898年,俄罗斯帝国从清国获得辽东半岛旅顺大连的租借权,使俄罗斯帝国设立的东清铁路进行了铁路铺设的开发。 东清铁路轮船是它的子公司。 日俄战争以后(1905年),旅顺·大连作为日本的租借地被转让后,日本统治时代的旧东清铁路轮船的事务所作为图书馆被利用。 “大连友好纪念馆”开业当初也是图书馆。 砖茶与石材的白色对比很美,尖尖的三角屋顶尖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连友好纪念馆”,作为纪念摄影景点很受欢迎。
九州铁道纪念馆
1888年(明治21年),作为九州第一家铁道公司设立了“九州铁道公司”。 九州铁道纪念馆是作为九州铁道公司的总公司大楼于1891年(明治24年)建造的砖造2层建筑,东西长62米,南北12米。 在2003年作为铁路纪念馆开馆的整备工程中,进行了屋顶用金属板铺成,内部用钢骨造等大规模改建。 但是,砖砌的墙壁还是建筑当时的样子,是传达明治时代砖构造物科技的珍贵建筑。 被注册为国家注册有形文化财产。 详细情况在“九州铁道纪念馆”一项中进行了解说。
旧大阪商船
旧大阪商船大楼是1917年(大正6年)作为大阪商船的门司支店建造的。 橙色的瓷砖和带状的白色石材协调的外包装和八角形的塔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木造2层洋房。 建筑当时的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的大阪商船,是以世界第8比特的规模自豪的海运公司。 建筑物使用到1991年后,由北九洲市购买,1999年被登记为国家注册有形文化财产。
现在1楼有北九洲市出身的有名插画家渡瀬政造的画廊。
舊門司海關
门司港于1889年(明治32年)被指定为经营煤炭、硫磺、大米、小麦、小麦粉的国家的特别出口港,当初门司海关作为长崎海关的办事处设定。 1901年(明治34年),门司港的交易额超过长崎港,作为仅次于大阪港的全国第4比特的日本屈指可数的贸易港发展起来,1909(明治42年)门司海关从长崎海关独立出来,作为日本第7个海关设定。 旧门司海关大楼是砖造瓦房的2层建筑,作为烧毁的门司海关的第二代大楼于1912年(明治45年)建造的。 昭和初期(1927年)在西海岸第三代办公楼建成之前作为海关办公楼使用,之后出售给民间作为办公楼使用。 战后(1945年)作为仓库被使用,不过,因为是明治时代的砖造的出色的建筑物,以门司港区域的活性化和观光促进作为目的北九洲市购买,建筑物内的修复工程也被进行了。 1楼有通风空间的宽敞的入口大厅、咖啡馆、门司海关的常设展示室等,作为居民和游客的休息场所使用。
门司电气通信怀旧馆
门司电气通信怀旧馆作为递信省门司邮局电话科大楼于1924年(大正13年)建造,作为门司电报电话局、NTT西日本门司营业所使用。 门司最初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的3层建筑,抛物线拱门和垂直线的组合是其特征性的外观,是能够容纳很多有重量的电话交换机的坚固构造。 现在不作为营业所使用 NTT 西日本协助北九洲市的门司港怀旧事业,作为展示建筑物的保存和电话机和交换机的变化的博物馆免费公开。
馆内以1871年(明治4年)开始使用的莫尔斯电信机器为首,有从大正到昭和的令人怀念的电信、电话机器,设定了展示公用电话和手机历史的角落。 另外,也可以体验接线员接电话时代的“手动接线器”、拨号式电话机、打真正的电钥匙的莫尔斯讯号。
舊大連航路上屋
旧大连航路上屋是1929年(昭和4年)作为门司海关第1号上屋建造的建筑,外观是采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几何学图案的装饰设计。 建筑物内还设有展示港口、客船等海事资料、收集令人怀念的电影和艺能资料的展示室“松永文库”。 顺便说一下,建筑物名字的由来是,当时门司海关1号上屋是连接大连和欧洲等地的约40条航线开通的国际航站楼,但由于大连航线特别多,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大连航线上屋”。
但是,门司港是以旧门司海关所在的第一船坞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但仅凭该设施就变得狭窄,1932年(昭和7年)在西海岸建设了新码头。 与此同时,门司海关从第一船坞迁移到西海岸,1927年(昭和2)年钢筋混凝土造5层的新政府大楼完成,接着1929年(昭和4年),为了进行进出口货物的暂时保管、货物销售、海关手续等的门司海关第1号上屋完成了。
门司海关1号上屋由2层旅客候机室和平房仓库组成。 上屋的地基上留有系船柱,当时门司港西海岸的岸壁就在上屋的眼前,船靠岸到了上屋。 乘船的客人在1楼完成了随身行李检查等出国检查,在2楼等着船的出发。
之后,随着交易量的新增,1938年(昭和13年)又增建了一栋上屋。 大陆航线呈现着盛况,不过,由于战争结束(1945年)航线断绝。 1950年(昭和25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上屋被美军接收,于1972年(昭和47年)归还。 返还后作为门司海关的临时政府大楼和公共仓库使用到2008年。 近年来老化明显,作为门司港怀旧事业的一环,北九洲市决定购买并再利用为观光设施,经过修复工程,2013年作为“旧大连航路上屋”公开。
前往门司港怀旧地区的交通
从羽田机场 (东京) 到北九州机场约1小时50分钟。从北九州机场到JR小仓站乘坐西铁巴士约35分钟。
从JR新大阪站到JR小仓站乘坐新干线约2小时20分钟。
从JR小仓站到JR门司港站乘坐鹿儿岛本线 (开往门司港站) 约15分钟,在JR门司港站下车。
您需要登录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