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坂プレス トラベルマガジン

註冊新帳號 登入
LANGUAGE
首頁 > 旅遊雜誌 > 德島縣 > 鳴門漩渦

鳴門海峽與鳴門大橋以及渦潮遊覽船的插畫

鳴門漩渦

2022/06/19

從海上45米高的玻璃地板觀賞世界最大級的“鳴門漩渦”,驚險滿分!一想到玻璃地板會不會破碎,雙腿就禁不住發軟!

鳴門海峽是位於兵庫縣淡路島和德島縣大毛島之間的長約1.3km的海峽。提到鳴門海峽,就會想到知名的渦潮(漩渦),這裡與義大利的“墨西拿海峽”、美國的“西摩海峽”並稱世界三大潮流。

鳴門海峽的漩渦形成機制

鳴門海峽周邊插畫地圖

鳴門海峽的漩渦與每6個小時就會產生一次的播磨灘和紀伊水道的漲落潮引起的潮流息息相關。鳴門海峽連接著瀨戶內海播磨灘和紀伊水道兩個海域。播磨灘漲潮時紀伊水道就退潮,此時潮流就從播磨灘湧入紀伊水道(稱作“南流”)。紀伊水道漲潮時播磨灘就落潮,此時潮流就從紀伊水道湧入播磨灘(稱作“北流”)。大潮時播磨灘和紀伊水道的海面水位差可達1.5m。

漩渦形成機制(紀伊水道和播磨灘的漲落潮)概略圖

在鳴門海峽的海底地形和潮流的影響下就產生了漩渦。鳴門海峽的海底深陷呈V字形,最深處深達100m。當潮流經過海峽時,由於海峽中央障礙物少,所以潮流流速快。兩岸有淺灘等的阻擋,所以潮流流速慢。潮流的速度差產生了旋轉力,海面就形成了多個大小不等的漩渦。大的漩渦直徑15m。大潮時潮流時速可達20km,漩渦直徑可達30m。在鳴門海峽,每6個小時播磨灘和紀伊水道兩邊就會交互產生漩渦。

漩渦形成機制(鳴門海峽的海底地形與潮流)概略圖

一般認為,流速快的潮流與流速慢的潮流的分界線附近就會產生漩渦。正因為這個形成機制,所以鳴門海峽兩岸附近產生了“右卷(右旋)漩渦”和“左卷(左旋)漩渦”。但實際上,潮流從播磨灘流向紀伊水道的“南流”時,鳴門一側產生的是“右卷漩渦”,相反地,潮流從紀伊水道流向播磨灘的“北流”時,淡路島一側產生的是“右卷漩渦”。

漩渦形成機制 鳴門海峽潮流 概略圖

也就是說,雖然鳴門的大部分漩渦都是“右卷漩渦”,但在南流時淡路島一側會偶爾產生“左卷漩渦”,雖然這些左卷漩渦不如“右卷渦潮”那麼驚心動魄。北流時的鳴門一側受海底地形的影響,並不會產生“左卷漩渦”。

大鳴門橋

鳴門岬(公路休息站“UZUSHIO渦潮”)的露臉拍照背景板插圖

橫跨鳴門海峽的橋樑就是“大鳴門橋”。該大橋是一座竣工於1985年的吊橋,全長1629m,主塔高度約144m。大橋分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部分為汽車專用道路,下層為鐵路專用,供新幹線行駛。

渦之道 從展望室的玻璃地板觀賞渦潮的插畫

以前政府計畫建設一條經由明石海峽大橋(1998年完工)、淡路島、大鳴門橋,連接本州神戶和四國德島的新幹線線路。但由於連接淡路島和本州的明石海峽大橋是機動車車道專用橋樑,所以2000年時以德島縣為中心,大鳴門橋的鐵路部分被改修為了450m的步行大道“渦之道”散步小路的展望室建於高於海面45m的地方。展望室的部分地板是玻璃地面。可通過該處的透明玻璃觀察到渦流。此外,散步小路路上設置有4處休息場所,也可以在那裡坐著觀賞從大鳴門橋遠眺的風景。

渦之丘 大鳴門橋紀念館

以大鳴門橋和鳴門海峽為背景,在“渦之丘 大鳴門橋紀念館”的巨大洋蔥雕塑前拍攝紀念照的插畫

位於兵庫縣淡路島的“渦之丘 大鳴門橋紀念館”是一座集娛樂和美食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設施。1樓並設有可以學習“鳴門海峽渦潮”相關知識的“漩渦科學館”。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淡路島特產洋蔥的雕塑,可以以大鳴門橋和鳴門海峽為背景拍攝紀念照。

大鳴門橋架橋紀念館

在“大鳴門橋架橋紀念館”(愛迪)通過投影映射來模擬體驗渦潮的插畫

位於德島縣的“大鳴門橋架橋紀念館”(愛稱:愛迪)是一座以“漩渦”和“橋”為主題,介紹鳴門漩渦形成機制和大鳴門橋結構等的設施。在“大鳴門橋架橋紀念館” 可以體驗通過投影映射模擬出的渦流。只要手一觸碰,影像就會發生變化,整個屋子裡就會形成渦流。

在鳴門海峽體驗渦潮遊覽船的插畫

乘坐觀光船的話,還可以近距離觀賞氣魄十足的渦流。

 

這篇文章的作者

どもども

您需要登錄才能對文章發表評論

ページのトップへ戻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