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坂プレス トラベルマガジン

註冊新帳號 登入
LANGUAGE
首頁 > 旅遊雜誌 > 宮城縣 > 仙台七夕祭

仙台七夕祭

仙台七夕祭

2021/07/22

日本最有名的仙台七夕祭介紹以及七夕由來匯總。

“仙台七夕祭”是每年8月6日至8日在宮城縣仙台市舉行的為期3天的日本最為知名的七夕祭。與青森縣的“佞武多”和秋田縣的“竿燈祭”並稱日本東北三大祭典,每年都會有200多萬的遊客到來。

七夕由來 星祭伝説 乞巧奠 棚機津女 放河燈

關於七夕的由來,有著各種說法。牽牛星和織女星一年一度隔著天河前來相會的中國“星祭傳說”、同樣是祈願女子針織女紅技法提升的中國傳統節日“乞巧奠”、向神靈獻上織物的日本“棚機津女”傳說,“放河燈”的風俗以及通過水浴來清潔身心的污穢等日本自古以來的禊的風俗習慣(禊禮)等。人們認為,這些因素糅合交雜在一起,形成了日本的七夕傳統節日。

七夕傳說的由來 織女與牽牛

星祭傳說中,天帝之女織女(日本名:織姬)醉心於織布,擔心女兒的天帝就讓織女與在天河對岸工作的牽牛(日本名:彥星)成了親。但是之後兩人陷入熱戀當中以致于完全忘了工作,天帝震怒,令二人分隔于天河兩岸,只允許二人每年一次在農曆七月初七晚上渡過天河相見。

正是由於織女星(天琴座的Vega)和牽牛星(天鷹座的Altair)每年1次在農曆七月初七晚上會互相靠近,所以這才誕生了這個傳說。

七夕由来,棚机津女伝说

棚機是指帶有棚(橫板)的織機,用這個織機來織布的女子就被稱為“棚機津女”。“棚機津女”會在農曆七月初七那天在織布室裡閉門不出,將織好的布供奉在棚(橫板)上,以此來迎接神靈,祈禱五穀豐登。這就是“棚織津女”的傳說。

七夕由来(乞巧奠)

“乞巧奠”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習俗,於奈良時期(8世紀左右)傳到了日本。在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祭祀織女星,奉上酒、水果和點心等,祈盼織布、縫紉、歌舞、音樂等技藝以及詩歌書法等更加精進。從江戶時期(17世紀左右)開始又形成了在小竹子上掛上短冊(祈願簽)並豎起來裝飾的風俗。

七夕的由來(放河燈及水浴的插圖)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一個風俗,在農曆七月初七將寄託了人們消災除厄祈願的燈籠放到河流大海裡,舉行“放河燈”活動,也會舉行通過水浴來清除身心污穢的禊禮。直到江戶時期,日本的七夕活動都是和迎接先祖靈魂的盂蘭盆節融合在一起的。明治時期以後,盂蘭盆節推遲1個月於8月舉行後,七夕活動與盂蘭盆節的關聯也就日漸淡薄,“放河燈”是送走先祖靈魂的盂蘭盆節例行活動的這一印象逐漸加強起來。

仙台七夕 仙台市內中心地區的帶拱廊的商店街

以仙台市內中心地區的帶拱廊的商店街為首,周邊的商店街街上都到處點綴著色彩鮮豔的竹子裝飾。仙台七夕祭的特點就是裝飾以風幡為主的被稱為“七飾”的7種竹子裝飾品。七夕祭期間,會在長10m以上的小竹子上並排掛上帶有彩球的長3~5m的風幡。

仙台七夕 七種竹飾的解釋圖

七飾分別是①短冊(學問和書法的精進)、②紙衣(消除病痛,消災解難)、③紙鶴(健康長壽)、④巾著(即小荷包,財運滾滾)、⑤投網(漁獲·農作豐收)、⑥屑籠(即紙簍,節儉)、⑦風幡(縫紉和技藝的精進)。每種裝飾都有不同的意義。

仙台七夕祭伊達政宗瑞鳳殿七夕之夜

仙台藩首代藩主伊達政宗為提高婦女的文化水準而推行了七夕,據說這就是仙台七夕祭的起源。在供奉伊達政宗的瑞鳳殿,每年8月6日至8日的3天期間,每天18點到21點都會在參拜道路及寺廟境內裝飾竹子飾品和竹燈籠,舉行“瑞鳳殿 七夕點燈活動”。瑞鳳殿不是神社或寺院。它是伊達政宗的靈廟。

 

這篇文章的作者

どもども

您需要登錄才能對文章發表評論

ページのトップへ戻る